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
  • 封面
    2024, 33(1):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目录
    2024, 33(1):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魏晓, 马向捷, 李明生, 张征召, 刘雅, 杨雨泽, 程金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动态模体在射波刀肺追踪E2E测试中的测量结果,验证自制肺部模体用于射波刀质量控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模拟患者治疗流程,分别对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进行CT定位、计划设计、实施照射、扫描胶片并进行分析,上述两种模体在S7代射波刀上使用MLC各重复测量5次,在M6代射波刀上使用Iris也分别重复测量5次,对实验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模体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对于S7代射波刀,两种模体在X轴、Y轴、Z轴和总偏差上的检测值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为:P = 0.236、0.175、0.289、0.668;对于M6代射波刀,所得分析结果分别为: P = 0.880、0.891、0.573、0.433。以上P值均 > 0.05。因此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在S7代射波刀与M6代射波刀上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偏差值均 < 1.5 mm。结论 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在射波刀肺追踪的E2E实验中,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满足AAPM TG-135报告和WS 667—2019标准中的要求,具有用于射波刀临床质控的可行性。
  • 论著
    陈倩兰, 骆志平, 刘森林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避免超铀核素镅大量吸入造成对关键靶器官的伤害,并为事故后促排或其他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据IAEA通用安全导则No.GSG-2的内照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通用准则、ICRP当前最新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及参数,以工作人员急性吸入241Am[粒径AMAD 5 μm(σ = 2.5)]为例建立计算程序,确定关键靶器官为肺部AI区和红骨髓,并确定造成关键靶器官短期吸收剂量的主要源器官为肺部AI区、血液、小梁骨骨表。结果 计算出241Am吸入后主要源器官中滞留份额随时间的变化。结论 镅吸收入血后从血液中快速转移,不同吸收类别镅在血液中早期滞留份额变化趋势相似,S、M、F类镅在血液中滞留份额峰值出现在0.03 d左右,到约1.7 d时衰减到峰值的一半;镅吸入后在肺部AI区、小梁骨中的早期滞留份额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S、M类镅在肺部AI区滞留份额随时间变化较小,F类镅从肺部快速被吸收入血;小梁骨中镅,S类在前7 d快速增加,M类主要在前2周逐渐增加,F类在前2 d较快速度增加。
  • 论著
    蔡雅诗, 黄伟旭, 张灵钰, 张敏, 李慧娴, 闻昌勇, 何志妮, 邹剑明, 陈慧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次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在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EA.hy926细胞分为 0、50 mGy×4、100 mGy×4、200 mGy×4 组,采用 X 射线辐照后分别培养 24、48和72 h,检测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衰老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1ACDKN2A基因mRNA水平、活性氧(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磷酸化H2A组蛋白变体X(γ-H2AX)水平。结果 LDIR辐照4次后,与对照组相比,24、48和72 h,各剂量组细胞核面积增大,细胞边缘模糊,SA-β-gal阳性面积均增加(P < 0.05);辐照4次后24和48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的CDKN1A基因mRNA水平升高(P < 0.05),48和72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CDKN2A基因mRNA水平升高(P < 0.05);辐照4次后24、48和72 h,各剂量组ROS荧光强度升高(P < 0.05);辐照4次后24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T-AOC水平升高(P < 0.05),48 h和72 h,各剂量组T-AOC水平均升高(P < 0.05);辐照4次后24 h,各剂量组γ-H2AX荧光强度升高(P < 0.05),48和72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γ-H2AX荧光强度均升高(P < 0.05)。结论 分次LDIR可通过影响细胞氧化-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水平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其中100 mGy和200 mGy效应较明显。
  • 论著
    张鑫辉, 牛世英, 姚树桐, 张晓月, 曹雪涛, 高雪, 赵国丽, 陈敬坤, 张月英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BMSCs组。Model组和BMSCs组单次胸部照射剂量为20 Gy,正常对照组不接受X线照射,照射后6 h内,BMSCs组以1×106 个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第5周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部巨噬细胞极化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肺组织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辐射后,Model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肺间隔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BMSCs组小鼠肺组织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Model组明显增高的在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在BMSCs组均明显下调(P < 0.01,P < 0.05);BMSCs的治疗显著增加肺部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同时降低了RILI小鼠体内异常增高的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P < 0.05, P < 0.01)。结论 BMSCs对小鼠RILI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有关。
  • 论著
    李卫国, 高刚, 潘艳, 李海亮, 阮健磊, 朴春南, 傅惊虹, 刘建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长期低剂量中子-γ辐射对测井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现场采集血样和问卷调查获取测井公司工人健康信息,采用LiF圆片和CR-39监测测井工人的γ和中子剂量,应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部分测井工人年受照剂量超过5 mSv。淋巴细胞计数在最小年剂量0~1 mSv组均值为2.45×109/L,在最大年剂量5~25 mSv组均值为2.08×109/L,差值比达到15%。与岗前工人相比,测井工人淋巴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周期蛋白p21、CDK2表达增加。结论 长期低剂量中子-γ辐射可引起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也可引起淋巴细胞周期和周期蛋白表达改变。
  • 论著
    高雪, 牛世英, 宋国华, 李露露, 张晓月, 潘文韬, 曹雪涛, 张鑫辉, 孙美丽, 赵国丽, 张月英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氢气疗法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氢气治疗一组和氢气治疗二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M1、M2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观察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肺泡间隔水肿增厚、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而氢气治疗组病变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减弱,且治疗二组较治疗一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治疗组抗炎因子IL-10较模型组表达升高。且治疗二组比治疗一组明显。免疫荧光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1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上调,治疗组表达明显下调,同时M2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上调,且治疗二组较治疗一组上调明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NF-κB p65/NF-κB p65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氢气治疗组明显降低,且治疗二组较治疗一组降低更加明显。结论 吸入氢气疗法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亚型向M2亚型极化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
  • 论著
    陈永雍, 施扬海, 时宇花, 王萍, 卢远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历年全国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能力比对结果,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提高。方法 按照比对要求,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分析比对结果,探讨影响结果的因素。 结果 2018—2022年5次参加全国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的Z检验值范围分别为-0.24~1.8和-1.4~0.35,相对偏差范围分别为-4%~32%和-18%~6%,比对结果均为合格。结论 经过比对分析与技术总结改进,测量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且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提高了测量准确度。
  • 论著
    李文锐, 易家琴, 李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全国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能力比对考核结果,总结分析检测过程中的难点要点,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及对新订地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参加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水样总放射性测量比对考核,根据对比考核结果,同时结合国标GB/T 5750.13—2023(发布稿)内容对测量过程中涉及的加标回收步骤进行分析讨论,以两种不同的加标回收率计算公式分析其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公式推导所得加标回收率F(推导)进行结果计算时,加标回收率范围:总α为63.00%~84.60%,总β为95.0%~99.1%;6次比对结果中3次综合判定为优秀,3次综合判定为合格(其中总α单项判定结果有4次优秀,2次合格;总β单项判定结果有4次优秀,2次合格);以GB/T 5750.13—2023(发布稿)中加标回收率F进行结果计算时,加标回收率范围:总α为39.69%~71.57%,总β为90.25%~98.21%;6次比对结果中有5次综合判定为不合格,1次综合判定为合格(其中总α单项判定结果有5次不合格,1次合格;总β单项判定结果有5次优秀,1次合格)。以两种不同加标回收率公式计算结果时,总α放射性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t = 4.27,P = 0.03 < 0.05),总β放射性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67,P = 0.524 > 0.05)。结论 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过程中,加标回收率的正确引用等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应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 论著
    王欢, 孙亚茹, 姚美男, 白斌, 孟庆华, 马永忠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铀浓度水平以及铀浓度和总α放射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北京市16个区地表水和饮用水,通过紫外荧光法和厚源法,使用WGJ-Ⅲ微量铀分析仪和LB6008六路α、β测量装置分别分析样品中的铀浓度和总α放射性。结果 地表水和饮用水铀浓度分别为1.131 μg/L和1.572 μg/L,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为0.059 Bq/L和0.074 Bq/L。地表水与饮用水比较,铀浓度以及总α放射性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铀浓度与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0(P < 0.05),总α放射性水平有48%由铀浓度决定。摄入饮用水中238U所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3.284×10-5~1.640×10-3 mSv,平均值为5.400×10-4 mSv。结论 北京市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铀和总α放射性水平在本底范围内波动,远低于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0.03 mg/L的限值和0.5 Bq/L的指导值,通过食入途径摄入饮用水中铀引起的年有效剂量很小。
  • 论著
    郭庐阵, 庞洪超, 汪传高, 张彦彪, 王莹, 邬蒙蒙, 董信芳, 陈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当前,大气环境中的放射性氙131mXe、 133mXe、 133Xe和 135Xe等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各种反应堆的运行活动及反应堆重特大事故泄露,为提升核设施场所及其流出物中放射氙在线监测能力,研制高灵敏氙在线监测系统用于核设施场所及气态流出物中放射性氙活度浓度监测、预警和报警。方法 采用氙膜分离浓缩技术,氙高效选择吸附技术和低本底特征伽马能谱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核设施气态放射性氙在线监测系统。结果 放射性氙在线监测系统在取样1 h,测量1h的运行模式下,对133Xe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约为(1.43 ±0.03) Bq/m3结论 该系统可较好地用于核动力厂和同位素生产堆等核设施场所及气态流出物中氙活度浓度的在线监测,有助于提升人员、环境及核设施安全水平。
  • 论著
    程希元, 廖炎鹏, 刘书朋, 王闯, 周美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东省部分CT机质量控制和CT机房防护情况,为放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某第三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019—2021年对392台次CT机的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数据,统计分析CT所在医院级别、CT生产厂家、CT质量控制检测结果、防护检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 被检CT机覆盖了广东省各级别医院,分别来源于国内、国外9个主要CT设备制造商;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9.88%,其中5次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超标情况中,4次为控制室防护门,1次为机房墙体;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整体合格率99.49%,不符合指标出现在定位光精度和重建层厚偏差。结论 广东省近年来CT设备质量控制和机房防护情况处于较好水平。
  • 论著
    迟欣, 李莉, 孙英超, 王科霖, 阎西革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烟台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为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烟台市2022年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开展调查,内容包括辐射源项、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以及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等。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共有56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涵盖了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核电站、交通运输业和技术服务业。共有I类射线装置0台、II类150台、III类10台;I类放射源80枚、II类16枚、III类14枚、IV类62枚、V类135枚。共有放射工作人员998人,职业健康体检率和个人剂量监测率均为98.3%。56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中,47家(83.9%)配备了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其中24家(51.1%)企业对辐射防护监测仪表进行了检定,共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2017台,个人防护用品2327件;42家(75%)开展了职业卫生评价,44家(78.6%)开展了自主检测,53家(94.6%)开展了委托检测,监测结果合格率100%(53/5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87.5%(49/56)。结论 我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与国家法规标准要求尚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强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的监督管理,尤其是辐射防护监测仪表的配置及检定。
  • 论著
    郭大伟, 孙源, 罗英男, 张京战, 杨彦文, 周开建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河北省2022年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数量、分布、辐射种类等情况,了解用人单位辐射防护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等情况。方法 对河北省从事核技术应用的非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不同类别的用人单位开展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 调查共完成681家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覆盖全省设区市,其中射线装置1605台,含源装置2960台,非铀金属矿山45家,非密封工作场所14个;放射工作人员8617人,个人剂量监测率70.9%,放射防护培训率6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59.3%;共配置辐射防护检测仪表614台,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51.1%,个人剂量报警仪配置率51.8%。共完成54家工作场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我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的个人剂量监测与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卫生行政部门仍需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放射防护和技能培训,更有效地控制放射性危害因素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 论著
    房江奇, 安政伟, 张文峰, 刘林峰, 杨金政, 刘学, 李江坤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探测效率高、具有核素识别功能的无人机载辐射监测系统,用于核事故应急监测情况下的核素识别。方法 本文采用4个CeBr3(溴化铈)晶体探测器和SiPM(硅光电倍增管)为主要硬件,同时采用集成化模块、智能化电子器件、新型复合材料等,研制无人机载CeBr3探测器监测系统。结果 通过对系统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晶体能量分辨率优于5%(@0.662MeV)、能谱峰漂小于±1道、能量线性拟合度0.99997、12 h长时间测量各能窗计数变化均不超过5%,和同体积的NaI(Tl)探测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结论 通过地面点源测试分析及理论计算,系统具有可靠的对核素的识别能力。此系统可在核素识别、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与准备方面发挥作用。
  • 论著
    涂兴明, 文富平, 徐旭涛, 侯术果, 娄海林, 潘竞舜, 汪传高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套核电站废树脂清洁解控监测流程,满足解控要求并简化监测工作。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相关要求和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轻微污染废树脂运行实践,为准确监测待解控废树脂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针对取样方法、样品均匀性和代表性检验、放射性监测内容与方法及监测简化流程等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结果 建立套流程完成核电站废树脂的清洁解控监测,解控了满足要求的55桶废树脂。结论 良好的清洁解控流程实现树脂取样的代表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既能区分放射性废物和解控废物,同时可简化监测流程,为今后的废树脂解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 论著
    郭丽丽, 徐计宏, 郑丽仙, 武凤娇, 石建华, 赵小爱, 赵启玉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山西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数量以及分类分布基本情况,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措施现状,为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的职业暴露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省部分非医疗机构进行调查;通过现场检测,对选取的非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0家非医疗机构,射线装置共340台;放射源共2284枚;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2.7%,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7.2%。配置辐射防护检测仪表325台,个人防护用品1316件,个人剂量报警仪730台。开展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01家。结论 山西省非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在总体上符合各项国家标准,但与医疗机构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明确各项专门针对非医疗机构用人单位的管理措施,加强其监督和管理职能。
  • 论著
    刘丹, 黄秀, 徐汉丽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电离辐射对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为制定辐射暴露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8—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心血管内科暴露于电离辐射的127例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以年龄和性别具有可比性、从未暴露于电离辐射的127例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高血压检出率及心电图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t = 0.77,P > 0.05)、性别(χ2 = 0.02,P > 0.05)、吸烟(χ2 = 0.28,P > 0.05)及饮酒比例(χ2 = 0.02,P >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收缩压[(127.77 ±15.43) mmHg vs. (111.23 ±19.10) mmHg,t = 4.21,P < 0.05]和舒张压[(79.32 ±8.23) mmHg vs. (69.91 ±10.21) mmHg,t = 4.09,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32%(22/127)和8.66%(1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1,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10 ±11.27) 次/min vs. (70.45 ±10.55) 次/min,t = 4.33,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1.26%(27/127)和10.24%(1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2,P < 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对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血压及心电图造成影响。应加强心血管内科辐射暴露医务工作人员辐射暴露防护、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降低辐射暴露危害,保护医务工作者健康。
  • 论著
    罗丽红, 宫文儒, 李梅, 邢希子, 张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血管储备(CVR)功能与老年人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7月山东省济南地区年龄 ≥ 60岁的老年人315例,进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脑血流检测并计算CVR、屏气指数(BHI)、动脉搏动指数(PI)。根据CVR分为CVR正常组(CVR ≥ 20%)206例、CVR受损组(CVR < 20%)109例。受试者进行头颅MRI扫描,评估脑室周围、皮质下和总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并进行Fazekas评分。结果 与CVR正常组相比,受损组脑室周围、皮质下和总WMH体积及Fazekas评分 ≥ 2分患病率均显著升高(P < 0.01)。脑室周围、皮质下和总WMH体积分别与CVR(r = -0.70、-0.66、-0.73,P < 0.01)、BHI(r = -0.64、-0.65、-0.68,P < 0.01)负相关;与PI正相关(r = 0.60、0.65、0.65,P < 0.01)。校正混杂因素后,脑室周围、皮质下和总WMH体积仍分别与CVR、BHI显著负相关(P < 0.01);与PI显著正相关(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受损组脑室周围、皮质下和总Fazekas评分 ≥ 2发生的风险分别是1.96倍(95%CI:1.17 ~ 3.27,P < 0.01)、1.84倍(95%CI:1.11 ~ 3.05,P < 0.05)和2.33倍(95%CI:1.30 ~ 4.18,P < 0.01)。结论 CVR受损是老年人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综述
  • 综述
    薛骏峰, 孙舒, 姜云云, 戚伟利, 胡位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性损伤是指由于射线照射而引起的机体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持续时间以及照射速率等有关,主要源于临床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射性治疗。由于缺乏针对放射性损伤的特异性药物,目前临床治疗原则多为减轻损伤程度、缓解症状和促进损伤部位功能恢复。开展放射性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对于减少放射治疗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提高肿瘤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放射性损伤及其机制、辐射防护剂和辐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减轻辐射损害程度、促进预后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