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过刊浏览
2024年, 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8
  
  • 全选
    |
    封面
  • 封面
    2024, 33(4):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目录
    2024, 33(4):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崔力萌, 冯泽臣, 靳国梁, 马永忠, 马小龙, 马晓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主动式个人剂量计(APD)在介入放射学脉冲辐射场的响应能力,寻找可用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剂量优化监测的APD。方法 选取7个型号APD和剂量监测系统,依次在以下4类辐射场中测试:连续辐射场(Cs-137),单脉冲辐射场(80 kV,10 mA,10~1000 ms),多脉冲标准辐射场[70 kV,20~500 mA,1~20 ms/脉冲,帧率(fps)1~20],多脉冲散射场(血管造影机,照射野:15 cm × 15 cm、22 cm × 22 cm、27 cm × 27 cm,造影:65~74 kV,6.2~8.2 mA;摄影:65 kV,343~479 mA)。结果 测试的APD在连续辐射场中均有较好的剂量响应,放置模体与不放置得到的结果比值为1~1.1;在单脉冲辐射场中,DMC3000、TruDose显示了较好的响应能力、线性和重复性;在多脉冲辐射场的主射线下,DMC3000、TruDose随剂量率升高具有较好的剂量响应线性和重复性,两者响应能力有5%~13%的差别;在血管造影机散射场中,DMC3000、TruDose和RaySafei3与热释光剂量计结果的比值范围分别为1.08 ± 0.09、0.95 ± 0.11、1.13 ± 0.11。结论 DMC3000、TruDose和RaySafe i3主动式剂量计均可进一步投入临床作为辅助剂量计使用,优化职业病高风险人群的辐射剂量监测和辐射防护措施。介入工作人员可根据实时剂量信息,实施降低累积剂量的行为,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剂量。
  • 论著
    孔令南, 杨宝路, 张京, 周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发适用于便携式HPGe γ能谱仪的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通过鲜样测量给出该样品盒不同测量时间的探测限,为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T 16145—2022探测限计算公式,利用无源效率刻度软件Angle,使用便携式HPGe γ能谱仪针对131I和137Cs的测量,优化出大体积样品盒;使用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鲜样装样测量马哈鱼样品,测量活时间分别为2、4、6、8、10、19、22、24 h,分析测量时间与探测限关系。结果 在样品盒相同的15 cm半径和约10 L体积条件下,使用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比圆柱形大体积样品盒模拟探测效率能够提升将近 30%~46%,探测限更低。应用其测量马哈鱼鲜样所得探测限随测量时间延长而降低,并给出了鲜样测量核污染水中核素的不同测量时间可达的探测限参考。结论 结合探测限优化研发的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对应急情况下现场γ核素监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几何形状,不同测量时间该样品盒鲜样测量结果表明,8~10 h的测量时间探测限的下降与测量时间代价分析最优。
  • 论著
    张彦彪, 汪传高, 郭庐阵, 邬蒙蒙, 庞洪超, 骆志平, 陈凌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膜分离、吸附分离和低温分离3种物理分离气态14C方法的分离效果,筛选出最佳分离方法,为14C在线监测中14CO2的分离富集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搭建3种分离实验装置进行分离纯化实验,对3种方法分离CO2的纯度、回收率及分离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分离方法对CO2均有一定分离效果,在一定条件下获得20 mL样品气体,膜分离法需用时0.5 h获得样品纯度为0.0486%~0.0488%VOL的CO2的气体,回收率仅为2.5%~12.7%;MOF材料吸附分离法需消耗24~30 h,获得样品纯度为20.2%~47.5%VOL的CO2的气体,回收率为57.3%~63.2%;低温分离法则要消耗3 h,可获得样品纯度为96.0%~99.8%VOL的CO2的气体,回收率为81.5%~92.5%。结论 低温分离法分离得到CO2纯度和回收率要比膜分离法和MOF材料吸附分离法高,分离时间适中,可为实现气态14C流出物快速测量中14C的富集技术提供参考。
  • 论著
    孙亚茹, 王欢, 姚美男, 马永忠, 白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管式燃烧—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活度浓度的方法,为海产品中碳-14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研究黄花鱼、海白虾、梭子蟹、蛏子、海藻5种海产品干样的热解特性,设定适合海产品氧化燃烧的温控程序,并验证燃烧效果、碳元素的回收率和方法正确度、精密度。结果 管式氧化燃烧装置在推荐燃烧程序下对大部分海产品的燃烧效率在98%以上,对碳元素的回收率与燃烧葡萄糖计算得到的回收率结果相近,均在95%以上。4家实验室通过测定中国糖碳标准物质中碳-14活度浓度对方法正确度进行了验证,相对误差为1.03%~3.41%,相对误差均值为2.36%;通过测定黄花鱼样品中碳-14活度浓度对方法精密度进行了验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11%~9.3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04%。结论 采用管式燃烧-液闪测量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活度浓度,推荐的氧化燃烧程序对海产品更有针对性,耗时更短,方法正确度和精密度满足要求,适用于海产品中碳-14的测定。
  • 论著
    薛娴, 王凯玥, 梁大柱, 丁静静, 江萍, 孙全富, 程金生, 戴相昆, 付晓沙, 朱静洋, 周付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3种深度学习(DL)算法在子宫内膜癌(EC)术后患者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 HDR BT)中,自动分割临床靶区(CTV)的应用结果。方法 数据集由 306 名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组成,按比例分为训练集(246例)、验证集(30例)和测试集(30例)。比较3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3D U-Net、3D Res U-Net和 V-Net )在CTV 分割上的性能。采用定量指标分别为戴斯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豪斯多夫距离第95 百分位数(HD95%)和交并比(IoU)。结果 在测试阶段中,3D U-Net、3D Res U-Net 和 V-Net 分割CTV得到的DSC 平均值分别为 0.90 ± 0.07、0.95 ± 0.06 和 0.95 ± 0.06;HD平均值(mm)分别为2.51 ± 1.70、0.96 ± 1.01和0.98 ± 0.95;HD95%平均值(mm)分别为1.33 ± 1.02、0.65 ± 0.91和 0.40 ± 0.72,IoU 平均值分别为0.85 ± 0.11、0.91 ± 0.09 和0.92 ± 0.09。其中,V-Net分割结果与高级临床医生勾画结果更接近,CTV 的分割时间 < 3.2 s,节省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时间。结论 V-Net 在 CTV 分割方面表现最佳,定量指标和临床评估均优于其他模型。该方法与基准真实值高度一致,有效减少医生间差异,缩短治疗时间。
  • 论著
    杨金政, 房江奇, 张文峰, 刘林峰, 武明洋, 牛国臣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展公众活动区域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调查,评价当地辐射环境状况。方法 采用无人机载大体积NaI(Tl) γ能谱探测系统,在西南某公众活动区域开展扫面式大比例尺空中辐射监测,获取地表1 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 通过对辐射环境航空监测结果分析,查明了当地区域的辐射环境现状,地面1 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为(43.6 ± 12.9) nGy/h;筛选辐射异常点7处,其中2处位于公众正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区域;在辐射异常点一带采用FH40G剂量率仪检查,其中一处地表1 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最大值达22.0 μGy/h;经现场土壤取样,实验室HPGeγ能谱仪分析,232Th核素活度浓度达96.0 kBq/kg,226Ra核素活度浓度为9.9 kBq/kg。结论 采用大体积NaI(Tl) γ能谱探测系统进行大比例尺空中扫面式航空监测是拉网式评价公众活动区域辐射现状水平快速有效的方法。
  • 论著
    徐小三, 冯泽臣, 翟自坡, 杜翔, 杨春勇, 王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跟踪评价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对《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的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S/T 536—2017《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和项目实施方案,从24个省份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随机选取了140名从事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检测与评价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预调查、现场调研、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调查,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40名受访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分布在98个辐射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包括63个公共机构和77个民营机构)。86.68%的受访者声称对该标准有很好或非常好的理解,而只有64.3%的人参加过与该标准相关的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对标准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低,在培训和传播方面的努力不足。尽管只有3.57%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标准不适用于新的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进步,但95.71%、93.57%和96.43%的受访者分别认为有必要增加断层治疗设备、CyberKnife系统和具有自屏蔽体的环形加速器的屏蔽计算示例。此外,65%的受访者认为10 MV X射线加速器室应考虑中子屏蔽。结论 虽然该标准广泛用于放射治疗防护,但需要及时更新。同时标准文本涉及的技术性较强,不易掌握,应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宣传目标,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确保其实施效果达到统一。
  • 论著
    李炜, 杨云福, 翟贺争, 罗行行, 张丽龙, 文湘闽, 马永忠, 杨春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评估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的实施情况,为修订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WS/T 536—2017和标准评估实施方案,采用线上调查方式,对国内18个省份146家放射诊疗机构212名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调查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调查问卷21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有77.8%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的运用具有普遍性,有96.2%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有63.7%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参加过该标准的相关培训,有74.1%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每年使用该标准 1 次及以上,有10.8%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需要修订”。 结论 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该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内容知晓率较高,但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待提升,建议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结合实际情况修订标准部分内容,提升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的应用能力。
  • 论著
    江石丰, 黄丽芳, 刘然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变化情况,完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3个月为1个监测周期。 结果 2019—2023年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共监测25796人次,占比最多的职业类别是诊断放射学,其次是介入放射学。2019—2023年人均年有效剂量0.21~0.30 mSv,平均0.26 mSv,个人年有效剂量绝大部分 < 1.0 mSv,未出现 > 20 mSv的情况。核医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在各职业类别中最高,为0.43 mSv,其次为介入放射学0.37 mSv。不同职业类别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其他应用(均P < 0.05)。 结论 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惠州市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是安全的,能有效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 论著
    刘筱钰, 张秀云, 张栋, 王国华, 车紫荆, 刘珍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制定符合青岛市国民体质特征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青岛市3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和1家一级医院的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数据。共14台设备3351例,扫描部位包括颅脑、鼻窦、颈部、胸部、腹部、颈椎、腰椎、颅脑CTA、颈部CTA、肺动脉CTA和主动脉CTA。数据类型包括管电压(kV)、管电流时间积(mAs)、CTDIvol、DLP,并计算CTDIvol和DLP的第25%、第50%和第75%位分值。结果 成人各部位DLP差距较大,由高向低依次为颅脑CTA、颅脑平扫、腹部、腰椎(螺旋扫描)、主动脉CTA、肺动脉CTA、鼻窦、胸部、颈椎(螺旋扫描)和颈部。颅脑DLP 75%位分值657.9 mGy·cm,颈部为228.1 mGy·cm。颅脑CTDIvol最大(75%位分值52.0 mGy),胸部CTDIvol最小(75%位分值8.2 mGy)。结论 青岛市部分医疗机构成人各部位CTDIvol和DLP数据差异较大,CT辐射剂量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比较处于较低水平。
  • 论著
    翟爱华, 宁国英, 辛江波, 秦艺文, 顾玉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了解济南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不含军用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以后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101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性危害因素种类、检测、培训、健康监护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5家单位工业探伤、非医用加速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核仪表、行包检测仪、其他等6类监测对象进行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检测。结果 用人单位涉及的调查对象类别主要有工业探伤、核仪表、行包检测仪、非医用加速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其他射线或含源装置;辐射防护检测仪表配置率91.84%;个人剂量报警仪配置率92.86%;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97.73%;放射防护培训率94.36%,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92.69%,个人剂量监测率95.77%,职业健康检查率94.83%;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100.00%。结论 济南市非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状况与国家的法规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培训力度和宣传力度。
  • 论著
    傅真真, 凌云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既往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并吸取教训,是避免事故再次发生的有力手段。本文概述一例工业探伤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事故,分析辐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角度探讨移动放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健康与安全。
  • 论著
    高兴兴, 惠慧, 任洪荣, 周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在宫颈癌中的放射增敏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相关的DNA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Siha、Hela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ATO处理,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细胞分为4个组:对照(Control)组、放疗(IR)组、ATO组、放疗 + 给药(IR + ATO)组,平板克隆实验计算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γH2AX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B1、PTEN、RAD51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RAD51的mRNA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1 μM及更高浓度的ATO可以显著抑制Siha及Hela细胞增殖。平板克隆结果显示,ATO对宫颈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37、1.3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放疗 + 给药组的细胞周期阻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01);放疗 + 给药组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1)。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放疗 + 给药组PTEN、RAD5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O通过消耗PTEN来阻滞DNA同源重组修复途径,从而在宫颈癌中达到放射增敏的效果。
  • 论著
    周立娟, 文永仓, 张根生, 石威, 谢友扬, 张全成, 钟井松, 储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EL)患者磁共振(MRI)图像,探究硬膜外脂肪厚度的最佳诊断界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于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因腰背部疼痛行腰骶部MRI检查的患者。比较SEL组与非SEL组在T12/L1至L5/S1节段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厚度差异,评价各椎体节段水平不同截断值下的诊断效能。运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修正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SEL组60例、非SEL组310例,共计37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在不同椎体节段水平,SEL组患者硬膜外脂肪厚度均显著高于非S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从T12/L1至L5/S1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厚度的SEL诊断截断值分别为2.23、4.25、4.85、5.57、7.21、8 mm;基于L5/S1水平硬膜外脂肪厚度的MRI诊断SEL的AUC值最大,为0.945(95%CI:0.916~0.966,P < 0.001)。以L5/S1水平硬膜外脂肪厚度 > 8 mm来诊断SEL最准确,AUC值为0.931(95%CI:0.901~0.955,P < 0.001)、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1.3%;其AUC值明显高于其他截断值,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 SEL患者椎管内硬膜外脂肪明显增多,当L5/S1水平硬膜外脂肪厚度 > 8 mm可以为诊断SEL提供更有效、更准确的参考价值。
  • 论著
    岳海振, 尤静, 吴昊, 姜晓燕, 程金生, 丁库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与造血器官辐射损伤所致急性血液毒性(AHT)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剂量学参数,为临床治疗计划制定中相关感兴趣区的剂量约束条件设置和不良组织反应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56例在我院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单因素(χ2t检验)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宫颈癌患者临床因素和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 ≥ 3级AHT的关系。临床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关注的放疗周期内是否化疗、以及骨盆骨(BM)和股骨头(FH)结构的剂量体积剂量评价参数Vx、和Dmean结果 纳入病例AHT的发生率为30.4%(169/556)。临床因素的χ2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化疗、患者年龄和病理分期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AHT的相关因素为BM和FH的mean dose、V5V10V15V20V25,以及FH的V35等剂量学参数与AHT的发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骨盆V15为A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1),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骨盆V15的阈值84.29%。结论 关注的放疗周期内是否化疗、患者年龄和病理分期可作为AHT的预测因子;BM的V15为A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治疗计划时需将骨盆V15控制在84.29%以下可有效减少 ≥ 3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 论著
    李阳, 刘梦雨, 尹萍, 李越, 朱晨静, 林丽, 张丝雨, 孙志华, 徐寒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4月—2021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以logistics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短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共计纳入18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发现治疗有效率达90.65%且在治疗期间下消化道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IIIC期患者根据FIGO 2009标准重新分期并纳入影响分期的因素,发现患者近距离治疗前肿瘤体积是影响该期患者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P = 0.004);结论 作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关键手段,三维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在地区肿瘤中心以外的基层院区快速普及开展宫颈癌近距离治疗。
  • 论著
    陈锁, 江河利, 徐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CT用于肺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从而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8月在宁国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结节的288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胸部低剂量螺旋CT和传统剂量螺旋CT扫描。以肺结节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低剂量螺旋CT和传统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及用于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等肺结节征象检出率。结果 288例肺结节病例中,男性186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61.12 ± 8.34)岁,218例病例有良性肺结节、70例病例有恶性肺结节。2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肺结节大小、位置和性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但两组患者肺结节大小变化、吸烟史、肺部感染史和癌症家族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传统剂量CT扫描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9%、93.57%、93.75%,低剂量CT扫描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86%、92.20%和9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75、1.012、1.911,P均 > 0.05)。传统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7和0.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021,P > 0.05)。传统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检测对于肺结节征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检出率分别为20.49%和19.79%、23.26%和22.57%、37.50%和35.76%、29.17%和27.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71、0.212、1.012、1.110,P均 > 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对肺结节征象检出率均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当,但辐射剂量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在肺癌早期筛查中推广应用。
  • 论著
    张丽伟, 苑桂平, 方娟娟, 滕敏敏, 宋德炜, 于波, 邵元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浸润性肺腺癌患者肿瘤经气腔播散(STAS)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临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236例,STAS阳性及阴性组各118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CT征象、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年龄与STAS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阳性组年龄大于阴性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与STAS的发生无相关性。CT征象中结节类型、形态、瘤-肺界面、分叶征、毛刺征、空泡/空洞、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肿瘤平均径线、实性成分平均径线、实性成分占比值在STAS发生存在明显不同;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STAS发生率明显高于磨玻璃结节;多因素分析显示实性成分占比值、空气支气管征、分叶征、瘤-肺界面是预测ST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CT征象与STAS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实性成分占比值、空气支气管征、分叶征、瘤-肺界面等CT征象对于预测STAS的阳性与否有着重要意义,为临床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综述
  • 综述
    冯泽臣, 王子涵, 马永忠, 徐辉, 马桥, 李海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kV X 射线治疗是第一种放射治疗方式,在 Co-60治疗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发明之前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形式的肿瘤包括深部肿瘤,之后逐渐被替代。kV X射线治疗设备需要的空间和屏蔽低,在治疗皮肤病变和浅层肿瘤方面仍具有应用价值,特别是近年来kV X射线用于疤痕疙瘩治疗以及电子近距离设备的出现用于腔内、术中和浅表放射治疗,kV X射线治疗又逐渐兴起。kV X射线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关键,本文对kV X射线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进行综述,为kV X射线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 综述
    康艳茹, 宋佳林, 吕文成, 张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纵隔淋巴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转移途径,其发生与淋巴引流模式密切相关,不同肺叶NSCLC的淋巴引流模式存在不同,这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出了挑战。NSCLC精准治疗前提是精准分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是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工具,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对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转移淋巴结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4区和7区的转移淋巴结。4区和7区同作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热点区域,然而临床指南对于4区淋巴结的清扫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使得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尤为重要。新兴的CT影像组学技术通过整合和分析CT图像中的大量数据,捕捉到常规CT扫描中可能被忽视的细微特征,在无创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综述旨在探讨纵隔引流模式以及CT在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准确地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制定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等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 综述
    张跃, 曾馥荣, 李小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手术仍然是多数甲状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主动监测也是低危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合适治疗选择。作为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热消融技术之一,射频消融术可安全、有效治疗多种甲状腺疾病。本文主要就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原发性甲状腺癌、复发性甲状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
    令狐仁静, 张静, 梁润成, 陈法国, 赵日, 刘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相比于常规放疗射野,小野存在的高剂量梯度、带电粒子不平衡和源遮挡引起剂量效应等独特剂量学特点加大了剂量测量难度,临床剂量测量不确定度也相应增加,远超ICRU 24号报告中测量误差 < 5%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新型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射野最小可达mm级,大分割放疗单次照射剂量可至6 Gy以上,射野边缘剂量梯度更大,对剂量测量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确的小野剂量测量技术已逐渐成为精准放疗领域研究热点。为确保测量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小野剂量测量方面的研究,梳理并总结小野剂量测量要点。本文介绍了小野剂量学特点,概述现阶段小野剂量测量技术及优化手段,包括探测器选型及探测器灵敏体积2方面的优化,并进一步对射野输出修正因子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小野剂量测量难等现状,结合临床需求及医用直线加速器等特点提出剂量测量建议,力争为放疗机构临床实践中的小野剂量测量提供科学参考,为放疗剂量验证的发展增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