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周文华, 尹晶晶, 高洁, 刘欢, 王若琪, 李建国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379-38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23
    铀是天然存在的重要放射性锕系元素,是核工业中重要的核材料。铀意外释放到环境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机体,通过血液进入全身循环,最终主要沉积在肾脏和骨骼中,造成一定的毒性。因此,高效低毒促排剂是有效减少核素污染,降低辐射损伤和化学毒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对铀沉积及危害、铀促排剂解毒机制和促排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铀促排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 论著
    杨宝路, 周强, 拓飞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387-391.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01
    目的 通过对职业内照射剂数的变化分析,探讨其对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估算的影响。方法 选取41种核素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其过去和新发布的职业剂量系数,通过计算其剂量系数比值分析其剂量系数变化。结果 41种核素的职业内照射剂量系数均发生了变化,其比值范围为0.1~4.5,最大变化幅度达到10倍(比值等于0.1时)。结论 建议及时修订我国涉及职业内照射剂量系数的标准,更新其职业内照射剂量系数,以便进一步完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 论著
    吴梦云, 王津晗, 李奎, 叶成, 李炜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266-27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2
    目的 为研究医用X射线工作者肿瘤效应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采集重庆市医用X射线工作者及对照组个人射线接触史、肿瘤发病情况等信息;运用SPSS 24软件计算该随访队列肿瘤发病密度,计算队列人员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随访队列共934人,至调查截止共发生恶性肿瘤109例,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肝癌和结直肠癌的RR都为3.4。修正放射组个人辐射累积剂量后,与累积剂量小于80 mGy和80~200 mGy两组相比,累积剂量大于200 mGy组实体癌的RR分别为2.05和2.1,累积剂量大于200 mGy组全癌的RR分别为1.89和2.17。结论 重庆市医用X射线工作者较对照组罹患肝癌、结直肠癌的危险度较高,且个人辐射累积剂量中高剂量组罹患实体癌和全癌的危险度更高。因此,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实践中应注意防护的最优化。
  • 论著
    刘文娜, 丁洪深, 赵新景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433-436.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09
    目的 对环境生物样品中碳-14测量分析方法进行优化研究,为环境生物样品中碳-14测量标准方法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吸收法的优化研究,选用水分测定仪、元素分析仪测量生物样品的含水率、碳元素含量,简化人员操作、优化方法流程步骤,并开展方法实验室内、实验室间验证。结果 典型条件下,方法探测下限可达3 Bq/kg,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相对误差小于19%;样品前处理更多由仪器设备直接完成,提高了样品含水率和碳元素含量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降低了实验人员操作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探测下限、精密度、正确度等满足生物样品中碳-14测定有关要求。
  • 综述
    王萍, 范莉, 田梅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524-52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27
    皮肤是人体受到电离辐射时最先接触的器官,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射线很敏感,所以放射性皮肤损伤十分常见,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与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改变和炎症有关,而皮肤的晚期损伤主要与辐射对血管影响有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溃疡,严重程度与射线种类、剂量等相关。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潜在发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辐射损伤后还未建立治疗的金标准,已知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3个途径:活性氧大量增加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因子被转录激活后引发的炎症、骨髓源性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的3大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 论著
    嵇志刚, 李天来, 徐艺, 郁会莲, 赵显锋, 王瑶, 王武斌, 田彦鹏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5): 558-56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5.006
    目的 了解陕西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我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的方式调查分析陕西省辖区内注册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结果 陕西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20家,其中国营7家,私营13家;机构中疾控机构3家;机构中同时获得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及个人剂量检测资质的15家;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数共237人,其中< 35岁占比48.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8.8%、中级及以上占比54.4%、放射防护相关专业占比26.5%、参加国家及省级培训占比79.3%;机构共配备检测设备309台件,其中放射诊断性能检测设备占比最多为52.4%。结论 陕西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范围和能力可满足我省目前需求,但机构从人员、设备、服务质量方面需要改善,需加强对机构质量控制,规范全省服务行为。
  • 论著
    武祯, 粟鹏文, 王玉剑, 张辉, 邱睿, 李君利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392-400.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02
    目的 将蒙卡模拟与解析计算相结合,建立一种无源效率刻度方法。方法 通过蒙卡模拟对所需型号的探测器进行点对点探测效率计算,建立探测效率网格;从探测效率网格中插值,并使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常用的点源、圆盘、圆柱、烧杯、球形、U型管、马林杯样品的探测效率进行解析。结果 使用上述耦合方法进行无源效率刻度计算,结果表明:0.2~3 MeV能量范围内的刻度结果与使用蒙卡模拟的刻度结果相对偏差大部分在10%以内,最大相对偏差为18.06%,计算时间缩短了至少86%。应用上述耦合方法对ORTEC公司产的某型号HPGe探测器进行点源无源效率刻度,与实验刻度结果吻合很好,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结论 该方法可以推广到HPGe、LaBr3、NaI等多种探测器的无源效率刻度实际应用中。
  • 论著
    陈惠芳, 袁龙, 雷翠萍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314-31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1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表明严重核事故对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他们会与事故受害者一样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后应急救援人员产生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借鉴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等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结合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提出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这套方法包括事故前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培训、事故中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救助、自我调试和心理危机干预以及事故后的长期心理援助。通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降低核事故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影响。
  • 论著
    侯建武, 张有忠, 毛雪松, 侯殿俊, 马娅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1): 30-34.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1.007
    目的 了解某钢厂450名放射工作人员离岗时的职业健康状况,为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以及离岗后的妥善安置提供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拟离岗的450名钢厂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名放射作业人员的异常检出率为82%。异常检出项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4.89%)、眼晶体混浊(44.44%)、睑裂斑(25.33%)、高血压(28.22%)、甲状腺功能异常(9.59%)、肝脏B超(30.89%)、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眼部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结论 应做好钢厂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工人在工作中应注意辐射防护,防止辐射损伤,并特别注意做好眼部防护工作,防止眼部疾病发生。
  • 论著
    刘芳, 王小山, 宋钢, 卢峰, 苏静, 刘乾, 牛菲, 李贞, 闵楠, 杨淑慧, 秦占霞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5): 573-576.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5.00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CT胸部扫描频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某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及2019年同期门急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和行胸部CT影像检查的患者信息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门急诊患者行胸部CT检查比例为2.48%,高于2019年度(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1.7,P < 0.000)。2020年住院患者行胸部CT检查比例为35.47%,高于2019年度(2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00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该院2020年胸部CT检查比例比2019年同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增加医疗照射所致集体剂量,医院应重视胸部CT扫描的正当性判断。
  • 论著
    王嘉莹, 马奎, 李玉文, 陈飞, 佟林全, 张震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424-427,44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07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煤矿原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26Ra、232Th和238U的活度浓度,探讨不同活度浓度的矿石与工作场所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集5省12家煤矿的原煤样品,使用高纯锗γ能谱测量系统测量其中的40K、226Ra、232Th和238U活度浓度。结果 12家煤矿原煤样品中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低于1000 Bq/kg,其中有1家煤矿238U活度浓度接近100 Bq/kg;不同煤矿40K、226Ra、232Th和238U的含量差别很大,但对同一煤矿226Ra、232Th和238U含量基本在相同水平上。结论 12家煤矿均不属于伴生放射性矿,有1家煤矿接近限制使用管理类矿山标准限值,建议开展原矿、中间产品、尾矿(渣)或者其他残留物中226Ra的含量与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关联性研究,并对226Ra、232Th和238U 3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较高的煤矿加强其衰变链中氡及其子体监测与防护。
  • 论著
    李松, 武权, 尹谌, 周巍, 高杰, 翟贺争, 魏超, 陈雪, 于程程, 张文艺, 刘庆芬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284-28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5
    目的 分析京津地区兽用X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放射防护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AQ/T 42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要求,对京津地区16家宠物医院的兽用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进行现状评价,综合分析工作场所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影响。结果 人员管理方面,职业卫生管理岗位设置、人员培训、个人防护用品、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职业病危害告知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1.3%、100%、75%、37.5%和25%。工作场所管理方面,大部分场所布局和分区合理,场所防护和应急实施配置齐全;部分场所存在辐射警告标志不规范,未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公告栏,未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等问题。文件管理方面,所有机构均存在制度文件不完善的情况。结论 16家机构的兽用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基本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但也存在人员和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管理不到位,制度文件不够完善等问题。机构需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学习,主管部门需加强监管,制定相对应的放射防护标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 综述
    陈盈秀, 刘浅浅, 姬慧君, 陈琪, 顾梦瑶, 李万湖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1): 75-80.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1.016
    原发性小肠肿瘤是一类发病率较低的肿瘤,尤其大部分小肠肿瘤是实性成分为主,病变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平扫上通常很难发现、且表现类似,彼此难以鉴别。本文描述小肠实性或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的MSCT增强扫描技术和影像学特征,包括对比剂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在MS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中,CT小肠造影的优点是可以确定肠壁病变的真实范围、可能的透壁范围、肠系膜受累程度、远处转移、有助于发现和识别小肠肿瘤的供血血管、评估相应并发症;已经成为诊断、评估和分期小肠实性或实性成分为主肿瘤的最佳无创性成像技术。CT纹理分析(CT texture analysis, CTTA)作为新的研究热点,为原发性实性成分为主小肠肿瘤正确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 论著
    翟贺争, 武权, 吴香君, 王曼瑶, 张琪, 周巍, 苏锴骏, 周鹏跃, 张文艺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2): 102-10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2.003
    目的 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比对过程,检验个人剂量监测能力,保障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依据2019—2021年的比对方案,准备能量鉴别式热释光剂量计,测量相应的剂量结果,同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然后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1年的比对目标量均为Hp(10)。2019年单组性能差异为-0.02~0.02,综合性能为0.02;2020年单组性能差异为0.02~0.10,综合性能为0.05;2021年单组性能差异为-0.02~0.02,综合性能为0.01。连续3年的比对结果均被比对组织者判定为优秀。结论 本实验室的个人剂量检测系统运行的质量控制状况良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重视刻度工作和提升人员知识水平是比对乃至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点。
  • 论著
    熊文俊, 颜强, 王莹, 黄金峰, 钟华强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4): 387-39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4.004
    目的 研制具有低能γ核素识别功能的便携式核素识别仪,用于快速测量低能辐射场的剂量水平,和确定核素种类信息。方法 基于室温半导体碲锌镉探测器研制了一套国产数字化多道电路,通过智能核素识别算法实现了核素识别,并使用能量响应函数G(E)计算实时周围剂量当量率H*(10)。结果 便携式能谱仪可测能量下限可达20 keV,对低能X射线典型能量分辨率好于4.10%@59.5 keV@20℃,可准确识别241Am核素。结论 该设备对于低能γ/X射线具有很好的测量性能,能够有效弥补当前现有设备在低能辐射场监测中的不足,为乏燃料后处理厂或核材料生产厂场所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手段。
  • 论著
    高兆林, 赵俊, 杨刚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460-46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15
    通过编制放射卫生执法办案指引,指导卫生监督员准确把握执法办案要点,规范卫生监督员取证、法律适用过程,确保行政处罚的正确实施。本文以医疗机构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接触放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案为例,说明放射诊疗执法办案指引的编制结构和体例内容。
  • 综述
    田茂叶, 聂红梅, 刘亚, 刘伟, 龙伟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2): 216-22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2.024
    科技及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电离辐射的应用日益广泛。临床上,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电离辐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产生辐射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电离辐射究竟是如何导致细胞死亡,而细胞又是以何种形式死亡一直以来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与辐射相关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相继被发现,除了凋亡之外,焦亡、程序性坏死、铁死亡、巨泡式细胞死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辐射防护与放疗增敏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辐射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及其分子机制,并介绍了基于这些细胞死亡机制所开展的辐射防护与放疗增敏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辐射防护药物及放疗增敏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 论著
    许家昂, 苏静, 傅强, 宋钢, 闵楠, 王小山, 陈英民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306-310.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9
    目的 对某质子治疗系统三维水箱测量用水中发现的7Be和短半衰期77.2 keV全能峰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依据《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 16140—2018)对某质子治疗系统三维水箱测量用水样品进行测量。结果 2018年12月24日三维水箱测量用水样品中7Be的活度浓度为1.30 × 101 Bq·L?1,2019年3月22日其活度浓度为4.3 Bq·L?1;采样时(2018年12月19日)其活度浓度为1.41×101 Bq·L?1。2018年12月24日样品中77.2 keV全能峰的净峰面积为(683 ± 45),测量时间为26123.02 s;2019年3月22日其净峰面积已降至本底水平(194 ± 49),测量时间为86400.00 s。结论 质子治疗系统三维水箱测量用水7Be的产生,主要与高能中子与水中的氧发生散裂反应有关;另外,还发现了短半衰期77.2 keV全能峰。该样品中7Be的活度浓度低于豁免水平,取样时其活度浓度未必是质控过程中的最大活度浓度。质子治疗系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应对三维水箱测量用水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核素7Be进行识别并适当评价。
  • 论著
    孟庆森, 伏亚萍, 王锋, 张天爵, 党磊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406-41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04
    目的 探讨质子回旋加速器治疗装备研发调试厂房在不同调试阶段的辐射屏蔽优化方案。方法 根据不同调试阶段的最大源项,采用经验公式估算调试厂房屏蔽体外关注点的瞬时剂量率,对调试厂房各调试阶段的屏蔽进行优化。结果 回旋加速器调试阶段在墙3和墙4内分别设置1.0 m、1.0 m的移动混凝土屏蔽块,束流输运线调试阶段在墙4和墙5内分别设置1.0 m、1.25 m移动混凝土屏蔽块,模拟治疗室调试阶段在墙9外设置1.0 m、屋顶设置0.4 m的移动混凝土屏蔽块,屏蔽体外关注点的剂量率可满足相关剂量率控制限值的要求。结论 移动混凝土屏蔽块的设置在满足屏蔽效果的同时也考虑了经济性及厂房空间要求,符合防护最优化原则;可作为高能粒子加速器类研发或类似科研项目辐射屏蔽优化的一种解决方案。
  • 论著
    李明生, 姜庆寰, 程金生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6): 669-67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6.005
    目的 计算EBT3胶片吸收剂量的能量依赖性,展示EBT3胶片测量质子吸收剂量时的误差。方法 在临床光子和质子能量照射范围内逐步增加射线束能量,应用Geant4计算EBT3胶片吸收剂量与同体积水吸收剂量的差异,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对于光子和质子来说,EBT3胶片吸收剂量能量依赖性与理论结果一致的分界线分别为100 keV和11 MeV;光子和质子能量高于相应值时EBT3胶片能量依赖性与理论结果保持一致,低于相应值时EBT3胶片能量依赖性与理论结果无关;计算EBT3胶片测量质子布拉格峰和50%剂量点与实际位置的差异,最大误差小于1%。结论 对较高能量区间内的质子和光子来说,EBT3胶片吸收剂量能量依赖性可忽略;对低能量区间的质子和光子,EBT3胶片吸收剂量能量依赖性差异较大,应给予重点关注。EBT3胶片测量的质子布拉格峰和50%剂量点与实际位置基本一致。
  • 论著
    孟倩倩, 张睿凤, 张忠新, 董娟聪, 原雅艺, 王超, 张婷, 党旭红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273-278.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3
    目的 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以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 选取1 07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329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组微核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 < 0.001);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人群年龄呈正相关(P < 0.001)。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与工种、工龄有关,与年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应加强长期从事医疗放射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尤其是高年资人员和女性放射工作人员。
  • 论著
    赵雯月, 李娜, 李科君, 杜利清, 刘强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259-26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1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RIPF小鼠的肺内衰老细胞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单侧右肺接受17 Gy照射构建RIPF模型,照射后3个月尾静脉注射UC-MSCs,照后6个月取材,记录小鼠生存率、统计肺脏器比,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结构及胶原沉积;qRT-PCR检测衰老分泌相关表型(SASP)表达情况;β-Gal免疫组化评估肺内细胞衰老;WB检测P53-P21、P16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肺内P21表达情况。结果 经UC-MSCs治疗的RIPF小鼠生存率较未治疗组升高,胶原蛋白沉积减少,塌陷增厚的肺泡结构改善;RIPF小鼠肺内增多的β-Gal阳性衰老细胞和高表达的SASP(IL-6、IL-8、IL-1β)在UC-MSCs治疗后均下降;UC-MSCs治疗降低了RIPF小鼠体内异常增高的P53、p-P53、P21、P16蛋白水平。结论 UC-MSCs可能通过抑制P53-P21及P16通路减轻纤维化肺内细胞的衰老,缓解放射性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
  • 论著
    崔诗悦, 苏垠平, 赵风玲, 邢志伟, 梁莉, 闫娟, 张圆媛, 王博, 刘建香, 侯长松, 陈尔东, 邓君, 孙全富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3): 335-340.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3.02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自2007年11月实施以来,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国有约10万家放射工作单位70余万名放射工作人员,还有大量受到高氡暴露的矿工。放射卫生监测项目结果提示,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等各项职业健康管理措施得到了普遍执行,实施效果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工业探伤等高风险岗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眼晶状体特异性浑浊等风险增加,矿工职业高氡暴露危害控制等亟待加强。需要针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推进《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水平。
  • 论著
    王昕然, 严超, 陈凌, 苗世光, 张良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4): 372-37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4.002
    目的 构建快速预测系统,提高场区尺度核事故后果评价计算精度和效率。方法 开展场区尺度范围内复杂下垫面周围风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快速预测方法研究,采用风场诊断模型和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方法,以显式分辨建筑物和植被分布的方式,建立场区尺度快速预测系统;通过数值模拟理想和真实城市场区算例,并与风洞实验测量数据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复杂下垫面对局地风场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结果 快速预测系统能在约 5 min时间内清晰的模拟出局地高分辨率风场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信息,建立与地理信息软件的接口,并可以实现与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的耦合;从计算准确性上看,系统对风场模拟效果良好,风速和风向的分数偏差分别为0.33和?0.08,模拟的浓度场的范围受风场影响较大,除个别低浓度点外,模拟和观测的浓度比值在0.05~3.40之间。结论 快速预测系统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有效模拟出流场分布特征,提高计算效率,为核事故应急响应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 论著
    陈春燕, 李金凤, 陈凌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6): 674-681.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6.006
    我国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累积贮存量大,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规范地处理处置。通过调研我国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现状及相关技术、辐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规标准、适合推广应用的处理处置技术,为我国矿产资源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论著
    陈清凤, 刘利英, 王健, 李凤阳, 曹志明, 刘永泉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311-313,31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典型非铀矿山高氡暴露矿工的健康效应现状。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40岁井下一线工人进行基本情况、氡知晓率的调查,并开展井下一线矿工职业健康检查和肺部低剂量 CT 筛查。结果 井下一线矿工对氡的知晓率仅为3.70%,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发现100个细胞畸变率为0%、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的异常率为0.02‰,眼科检查(晶体裂隙灯检查、玻璃体、眼底)均未见异常,白细胞数异常率为3.70%,肺部小结节检出率为48.15%。结论 高氡暴露井下一线矿工肺部小结节检出率较高,矿工对氡缺乏认知,亟需加强矿工关于氡的危害宣传教育及井下一线矿工的职业病预防控制。
  • 论著
    张伟珠, 林淑倩, 孔杜娟, 廖建华, 黄耿诚, 陈爱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296-300,310.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7
    目的 研究岭澳核电站运营后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气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陆地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在大亚湾核电周围陆地环境布设25个TLD监测点,每3个月左右回收热释光剂量计并测量,长期观测核电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变化。结果 2011—2020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得到的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76.7~207.1 nGy/h、均值为(123.3 ± 5.7) nGy/h,年均值变化相对偏差范围为2%~12%,TLD监测结果、剂量率瞬时测量结果与20世纪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结果、核电运营前的本底水平一致。结论 不同TLD监测点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差异较大,核电站周围50 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核电运行气态流出物的释放未对外围环境辐射水平产生累积影响。
  • 论著
    张子扬, 范胜男, 李梦雪, 周文珊, 邓君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3): 290-29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3.006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一种固体核径迹图像的计算机识别算法,实现核径迹的自动、快速和准确识别,提高固体径迹图像分析效率。方法 首先利用形态学方法扫描143张含有径迹的图像,确定疑似径迹位置并截取1 250张素材图。选取素材的50%为训练集、30%为验证集,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另选素材的20%为测试集,测试模型识别效果。算法代码基于MATLAB软件编写并训练。结果 建立的固体径迹识别算法识别能力较强,测试集识别准确度可达84.8%。算法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程序能跟随训练数据量的投入不断进化,准确度进一步提升。结论 本算法在图像形态学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对径迹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较好地实现固体径迹的自动识别。未来将加大模型的数据投入,优化算法,提高识别准确度,以期为图像径迹自动识别提供更精确高效的方法。
  • 论著
    赵徵鑫, 孙刚涛, 翟自坡, 王强, 王海华, 朱波, 钱前, 杨勇, 翟贺争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5): 553-55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5.005
    目的 探讨Digital Diagnost型DR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同时分析不同厂家DR的信号传递特性(STP)的差异,以期为检测人员的质控和行政人员日常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对Digital Diagnost型DR的AEC重复性、AEC响应、探测器剂量指示(DDI)、STP、高对比度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等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同时选取市场上常见DR分析其STP函数关系。结果 Digital Diagnost型DR的DDI、高对比度分辨力和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基线值分别为影像中央像素值19733、2.8 Lp/mm和H5;其他检测项目质控结果均满足WS 76—2020的要求。常见DR的STP函数关系主要为线性和对数关系,但相同厂家不同型号DR也可能具有不同的STP函数关系。结论 DR部分专用检测项目检测时,应注意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细化检测项目的检测步骤与条件设置。在对STP进行分析时应按照厂家提供的函数关系进行模拟。
  • 论著
    毕是昊, 于功昌, 栗子渊, 张波, 曹盛楠, 师彬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482-48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19
    目的 通过MRI成像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并分析突出后髓核(nucleus pulposus,NP)重吸收的预测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的95例LDH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MRI回访,根据髓核吸收率分为重吸收组和未重吸收组。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共12项因素进行分析,推断预测因素与重吸收的相关性。结果 经随访,共发现32例髓核重吸收(吸收率≥30%),占33.7%。其中病程 < 1年(P = 0.000)、MSU分型3型(P = 0.014)、有腿麻症状的患者(P = 0.006)、突出物节段L4/5或L5/S1(P = 0.000)最容易发生重吸收。结论 MRI可以作为观察LDH髓核重吸收的重要工具。其中病程 < 1年、MSU分型3型、有腿麻症状、突出物节段L4/5或L5/S1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重吸收,可作为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LDH转归的预测因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