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范向勇, 陈维, 曹兴江, 王进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99-30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13
    目的 评估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对WS 262—2017《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实施、应用情况及问题和建议,为该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开展后装机检测、监督和治疗的公立和民营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WS 262—2017的实施情况、技术内容和实施效果,汇总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85份有效问卷,73.5%调查对象知晓该标准,在知晓该标准的调查对象中有29.4%的人员未参加过相关培训, 41.2%的人员未使用过或不常使用该标准。94.1%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科学严谨、无问题,88.6%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可操作性强,97.8%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主要内容与相关法规标准协调一致;同时88.6%、90.8%和87.0%的调查对象也认为该标准在对放射防护最优化、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提供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等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对WS 262—2017知晓率较高,认为该标准科学严谨,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修订的必要性,但相关部门应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
  • 论著
    徐小三, 冯泽臣, 翟自坡, 杜翔, 杨春勇, 王进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90-39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7
    目的 跟踪评价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对《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的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S/T 536—2017《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和项目实施方案,从24个省份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随机选取了140名从事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检测与评价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预调查、现场调研、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调查,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40名受访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分布在98个辐射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包括63个公共机构和77个民营机构)。86.68%的受访者声称对该标准有很好或非常好的理解,而只有64.3%的人参加过与该标准相关的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对标准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低,在培训和传播方面的努力不足。尽管只有3.57%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标准不适用于新的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进步,但95.71%、93.57%和96.43%的受访者分别认为有必要增加断层治疗设备、CyberKnife系统和具有自屏蔽体的环形加速器的屏蔽计算示例。此外,65%的受访者认为10 MV X射线加速器室应考虑中子屏蔽。结论 虽然该标准广泛用于放射治疗防护,但需要及时更新。同时标准文本涉及的技术性较强,不易掌握,应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宣传目标,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确保其实施效果达到统一。
  • 论著
    赵俏俏, 范瑶华, 黄卓, 徐辉, 欧向明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29-23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1
    目的 获得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峰值皮肤剂量(PSD)数据,评估患者确定性效应发生风险。方法 使用Gafchromic XR RV3胶片剂量计采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峰值皮肤剂量,主要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常见的手术类型。使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扫描仪扫描胶片,FILM QA ProTM 2014软件测量和分析胶片。结果 共采集59例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峰值皮肤剂量数据,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23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21例、射频消融术9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6例。PSD ≥ 2 Gy患者7例,均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其中1例PSD超过3 Gy,其余均小于2 Gy。结论 部分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PSD超过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118号报告中的确定性效应剂量阈值,提示心血管介入诊疗存在确定性效应发生风险,其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风险较高。
  • 论著
    郑国文, 曲延涛, 汪传高, 骆志平, 陈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88-29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11
    目的 调查青藏铁路沿线天然贯穿辐射照射水平,并初步评价该铁路从业人员及旅客所受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1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典型测量点以及拉萨到西宁的火车车厢内,利用高气压电离室、碘化钠剂量率仪以及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对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青藏铁路沿线陆地伽马辐射水平范围为21.5 ~ 246.6 nGy/h,宇宙射线电离成分辐射水平范围为79.8 ~ 225.5 nGy/h,中子辐射水平范围为24.5 ~ 101 nSv/h;旅客和乘务人员乘坐一次从拉萨到西宁的火车受到的天然贯穿辐射有效剂量为4.82 μSv。结论 通过与经验公式比较以及测量方法可靠性验证,证明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初步了解青藏铁路沿线的辐射水平及旅客所受辐射剂量,可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
  • 论著
    黄瑞娟, 丛淑珍, 林振意, 梁艳艳, 雷嘉加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346-35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21
    目的 评价多模态超声成像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高分类的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US)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88例患者共90个TI-RADS 3 ~ 5类AUS甲状腺结节同时采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管成像、多模态超声成像检查,以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FNAB)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超声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但恶性结节中 ≤ 1 cm的甲状腺结节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结节(χ2 = 9.610,P = 0.002)。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结节呈低回声/极低回声比例、边界模糊结节比例、结节纵横比 > 1比例及结节呈微小钙化/无钙化特征比例显著多于良性结节(P均 < 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 ≥ 3分及超微血管成像分型为III型血流模式提示恶性结节可能性更高(P 均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大小、回声、边界、纵横比及超微血管成像分型均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而微小钙化/无钙化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 3分是AUS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 0.05)。常规超声诊断AUS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1.30%、71.40%、62.70%、28.60%和8.70%,超声弹性成像分别为85.50%、66.70%、52.20%、33.30%和14.50%,超微血管成像分别为66.70%、76.20%、42.90%、23.80%和33.30%,多模态超声成像分别为75.20%、92.50%、67.70%、24.80%和7.50%。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管成像、多模态超声成像诊断AUS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值分别为0.866、0.745、0.774和0.918。结论 多模态超声成像可提高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血管成像用于诊断TI-RADS 3 ~ 5类AUS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对AUS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分层和管理。
  • 论著
    王玉剑, 王薇, 李兴隆, 汪传高, 庞洪超, 陈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60-266.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6
    目的 为解决超铀核素对伤口的放射性污染问题,开展基于编码孔成像技术的伤口辐射成像研究。方法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多种源项,比较两种图像重建算法在近场条件下成像效果的差异,以及探测器像素和成像平面像素数量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结果 根据设计的尺寸进行成像系统模拟工作,模拟成像视野为89.4 mm×89.4 mm,模拟角分辨率为1.98°,根据对比不同条件下重建点源的平均半高宽,得出增加探测器和成像平面中的像素数量可以优化角分辨率,但显著延长蒙特卡罗模拟时间。结论 根据模拟结果,该成像系统的参数可以有效的对放射性污染进行成像,为超铀核素致伤口污染测量提供了方法支持,同时为后续实际伤口污染成像探测系统的研发奠定基础。
  • 论著
    张国海, 章斌, 张贵英, 马永忠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54-25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5
    目的 研究无迷路医用直线加速器生产调试机房防护门屏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生产调试人员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以某18 MV医用直线加速器及其新建无迷路调试机房防护门为研究对象,防护门屏蔽材料由内往外的排列结构为2.5 cm钢板 + 20 cm铅 + 41 cm含5%硼聚乙烯 + 6 cm铅 + 2.5 cm钢板,防护门右侧设置有凹槽(俗称“门口袋”)搭接,分别在不同搭接宽度、不同照射方向和加速器机座不同安装位置的条件下,使用FLUKE451P和WENDI II中子巡检仪测试防护门外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其屏蔽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当防护门两侧搭接宽度为300 mm时,有“门口袋”一侧的防护门前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37 ±0.05)μSv/h,无“门口袋”一侧为(4.71 ±0.11) μSv/h和(4.19 ±0.11) μSv/h;在加速器主束朝东照射时,防护门外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高于其他主束照射方向时门外相应关注点的剂量率;当加速器机座位于机房南侧时,相同照射条件下防护门外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低于加速器机座位于机房北侧时相应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论 18 MV加速器的无迷路调试机房,入口防护门需要同时考虑光子和中子的屏蔽,防护门与两侧墙体有双层搭接时,则防护门外可达到更好的屏蔽防护效果。
  • 论著
    刘嘉宁, 齐琳琳, 陈佳琪, 李凤兰, 崔舒蕾, 程赛楠, 王雅雯, 周振, 王建卫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340-34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20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在亚厘米实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上的应用效能和潜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3年1月经增强CT检出的亚厘米( ≤ 10 mm)实性肺结节,恶性结节由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结节由手术病理或随诊证实。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性相关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线性分类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和随机森林组学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分类器间的诊断效能,选出效能最佳的模型与中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的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303例肺结节(恶性136例),经特征提取和筛选后建立组学模型。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线性分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模型在验证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2(95%CI: 0.893, 0.950)、0.910(95%CI: 0.878, 0.942)、0.905(95%CI: 0.872, 0.938)、0.899(95%CI: 0.865, 0.933)和0.896(95%CI: 0.862, 0.930),Delong检验提示五类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最高的准确率和F1分数。将支持向量机与医师诊断结果对比,其准确率高于医师(83.8% vs. 55.4%,P < 0.001)。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对亚厘米实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减少医师诊断的不确定性。
  • 论著
    李炜, 杨云福, 翟贺争, 罗行行, 张丽龙, 文湘闽, 马永忠, 杨春勇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98-40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8
    目的 了解和评估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的实施情况,为修订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WS/T 536—2017和标准评估实施方案,采用线上调查方式,对国内18个省份146家放射诊疗机构212名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调查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调查问卷21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有77.8%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的运用具有普遍性,有96.2%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有63.7%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参加过该标准的相关培训,有74.1%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每年使用该标准 1 次及以上,有10.8%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需要修订”。 结论 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该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内容知晓率较高,但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待提升,建议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结合实际情况修订标准部分内容,提升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的应用能力。
  • 论著
    王俊霖, 吴建华, 刘阳, 陈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73-277,28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8
    目的 为探索贴片电阻用于核事故后的回顾性剂量重建的可行性,分析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贴片电阻光释光(OSL)特性的影响,探索降低二者影响的方法。方法 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利用丹麦Risø公司的热释光和光释光自动测量仪对贴片电阻进行测量,分析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贴片电阻OSL信号的影响。结果 贴片电阻在辐照后短时间(10 min)内OSL信号呈指数规律衰减,放置2~7 d,测量计数的变化趋于稳定(计数变化 < 10%)。在0.1~2 Gy辐照后保存1~3 d贴片电阻的剂量线性响应良好。贴片电阻的OSL信号随保存温度的增加而减少,但采用130 ℃预热1 min可有效消除保存温度在25~45 ℃范围内对贴片电阻OSL信号的差异。结论 贴片电阻样品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均会影响其OSL信号,但采用130 ℃预热1 min的测量方法可使保存时间在1~7 d和保存温度在25~45 ℃的贴片电阻的OSL信号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实际应用中预热测量的必要性,为贴片电阻可用于回顾性剂量重建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测量方法和依据。
  • 论著
    孙亚茹, 范富有, 王欢, 姚美男, 白斌, 马永忠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78-28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9
    目的 了解不同基质241Am标准物质粉末对水中总α放射性测量的影响,为α标准源的选取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量不同基质241Am标准物质的α计数效率,通过加标实验测定水中α放射性化学回收率和全程效率。结果 4种基质241Am标准物质粉末的α计数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基质、硫酸钙和二氧化硅。厚源法测量水中总α放射性时如果默认化学回收率为1,采用碳酸钙基质的241Am标准物质,会导致总α放射性测量值偏低约35%,采用二氧化硅或者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基质的241Am标准物质,结果偏差约10%。加入241Am标准溶液、241Am标准物质粉末(碳酸钙、二氧化硅以及混合基质)的4种加标水样测定的α放射性全程效率范围值为6.34%~7.30%。结论 不同基质的标准物质对α粒子的自吸收程度不同,对α化学回收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实验室在购买和使用α标准物质粉末时,应尽可能了解基质的成分,必要时通过测定全程效率确定水中总α放射性水平。
  • 论著
    武超, 张宾永, 任英, 刘艳, 李乐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67-27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7
    目的 建立低于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检测限的氢气中低水平氚浓度的测量方法。方法 通过自研的催化氧化装置利用铂疏水催化剂将氢气合成为水,并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氢气转化率的影响;然后用液闪分析方法对合成水中的氚浓度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合成水的测量结果推算出氢气中的氚浓度。结果 固定氢气流量,氢气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氧气流量的增大先升高后减小,经条件优化,氢气可完全转化。在反应温度110 ℃、氧氢流量100 mL/min条件下,将HT体积分数在(1×10-7~2×10-14)范围内的氢气合成为水并用液闪测量,测量精度优于2%。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HT含量低于同位素质谱仪检测限的氢气中氚浓度的测量,为低温精馏工艺分离能力的计算提供数据支撑。
  • 论著
    崔力萌, 冯泽臣, 靳国梁, 马永忠, 马小龙, 马晓海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53-35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1
    目的 比较不同主动式个人剂量计(APD)在介入放射学脉冲辐射场的响应能力,寻找可用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剂量优化监测的APD。方法 选取7个型号APD和剂量监测系统,依次在以下4类辐射场中测试:连续辐射场(Cs-137),单脉冲辐射场(80 kV,10 mA,10~1000 ms),多脉冲标准辐射场[70 kV,20~500 mA,1~20 ms/脉冲,帧率(fps)1~20],多脉冲散射场(血管造影机,照射野:15 cm × 15 cm、22 cm × 22 cm、27 cm × 27 cm,造影:65~74 kV,6.2~8.2 mA;摄影:65 kV,343~479 mA)。结果 测试的APD在连续辐射场中均有较好的剂量响应,放置模体与不放置得到的结果比值为1~1.1;在单脉冲辐射场中,DMC3000、TruDose显示了较好的响应能力、线性和重复性;在多脉冲辐射场的主射线下,DMC3000、TruDose随剂量率升高具有较好的剂量响应线性和重复性,两者响应能力有5%~13%的差别;在血管造影机散射场中,DMC3000、TruDose和RaySafei3与热释光剂量计结果的比值范围分别为1.08 ± 0.09、0.95 ± 0.11、1.13 ± 0.11。结论 DMC3000、TruDose和RaySafe i3主动式剂量计均可进一步投入临床作为辅助剂量计使用,优化职业病高风险人群的辐射剂量监测和辐射防护措施。介入工作人员可根据实时剂量信息,实施降低累积剂量的行为,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剂量。
  • 论著
    高兴兴, 惠慧, 任洪荣, 周云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426-434.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13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在宫颈癌中的放射增敏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相关的DNA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Siha、Hela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ATO处理,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细胞分为4个组:对照(Control)组、放疗(IR)组、ATO组、放疗 + 给药(IR + ATO)组,平板克隆实验计算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γH2AX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B1、PTEN、RAD51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RAD51的mRNA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1 μM及更高浓度的ATO可以显著抑制Siha及Hela细胞增殖。平板克隆结果显示,ATO对宫颈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37、1.3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放疗 + 给药组的细胞周期阻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01);放疗 + 给药组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1)。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放疗 + 给药组PTEN、RAD5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O通过消耗PTEN来阻滞DNA同源重组修复途径,从而在宫颈癌中达到放射增敏的效果。
  • 论著
    罗文, 郭金森, 王薇, 陈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42-24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3
    目的 评估90Y玻璃微球放射性栓塞治疗胰腺癌时,90Y玻璃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对治疗剂量的影响,可为解决因胰腺肿瘤个体差异化带来的剂量准确计算提供修正参考。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90Y玻璃微球样本中放射性杂质核素成分,确定蒙特卡洛计算的源项信息,然后根据胰腺癌患者的PET/CT医学影像资料和数据,采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 2020构建胰腺癌患者真实个性化数字人体消化系统模型,细化到胰腺和肿瘤的血管分布,最后采用蒙特卡洛程序GATE 8.2对90Y玻璃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91Y、65Zn在各组织或器官中的三维辐射剂量场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三维剂量场进行可视化,分析放射性杂质核素对治疗剂量的影响。结果 90Y玻璃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91Y、65Zn在组织中三维辐射剂量场内部均形成2个剂量极值点,91Y核素对组织的最大剂量值为0.272 mGy,65Zn核素对组织的最大剂量值为9.34 μGy,平均统计误差均在3.2%以内。结论 90Y玻璃微球样本中放射性杂质核素91Y、65Zn对该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剂量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 论著
    王江霞, 王薇, 汪传高, 郭金森, 庞洪超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34-241.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2
    目的 通过建立个体体素模型,模拟计算胰腺癌治疗中90Y玻璃微球给药后对胰腺及周围敏感器官的吸收剂量,为90Y玻璃微球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在Geant4软件中基于患者CT图像构建个体体素模型,计算0.01~1 MeV 12种单能电子比吸收分数(SAF)与ICRP权威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利用上述模型及方法计算90Y微球在胰腺中均匀和非均匀分布时各靶器官的吸收剂量。结果 基于建立的模型计算的SAF值与经质量校准后的ICRP数据比较误差不超过3.89%;90Y在胰腺内均匀分布时,胰腺吸收剂量为4.69×10-7 Gy/Bq,肝、肾脏以及脾的吸收剂量分别为6.15×10-12 、6×10-12和1.65×10-11 Gy/Bq;90Y在肿瘤内分布时,肿瘤吸收剂量为6.69×10-6 Gy/Bq,正常胰腺剂量为5.75×10-8 Gy/Bq;处方剂量120 Gy情况下,肿瘤体积V与给药活度A的拟合关系为二次函数;肿瘤中心集中给药所需活度相对较低。结论 建立的基于个体体素模型的MC剂量计算方法,准确预测了90Y玻璃微球治疗胰腺癌时周围敏感器官(肝、肾脏以及脾脏)的吸收剂量,计算结果以及对给药活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为90Y玻璃微球用于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论著
    孔令南, 杨宝路, 叶政霖, 张京, 周强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83-287,33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10
    目的 通过相关测量分析,进一步拓展符合相加修正因子传递实验的应用。方法 用BE5030高纯锗γ能谱仪配备的LabSOCS模拟无源效率,在GENIE 2000解谱软件中调用LabSOCS模拟的总效率计算符合相加修正因子,通过含有134Cs、60Co和137Cs的点源和体源配合测量的符合相加修正因子传递实验,得到其他高纯锗γ能谱仪的符合相加修正因子。结果 BE5030 γ能谱上分别得到的134Cs、60Co符合相加修正因子,经证书活度验证,最大偏差绝对值在3.53%以内;通过符合相加修正因子传递实验,将其传递到其他高纯锗γ谱仪,经证书活度验证,最大偏差绝对值在5.86%以内。结论 在GENIE 2000解谱软件中,调用LabSOCS模拟总效率计算的符合相加修正因子,修正效果良好,可作为标准实验室的修正因子使用。通过符合相加修正因子传递实验,可较好地实现其他高纯锗γ能谱仪的符合相加修正,拓宽符合相加修正方法。
  • 论著
    佟鹏, 侯长松, 陆见霏, 朱卫国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48-253,27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04
    目的 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不同迷宫结构对机房门口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比了2种不同迷宫宽度的加速器机房辐射场分布,并对辐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迷路宽大的加速器机房门口的辐射水平明显高于迷路紧凑的加速器机房门口的辐射水平,窄迷路模型机房门口的中子辐射水平相较宽迷路模型下降了38.6%,X射线辐射水平也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在设计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时,应采用紧凑的迷宫结构,以减少无效空间设置,从而降低机房门口的辐射水平,提高辐射防护效果。
  • 论著
    张彦彪, 汪传高, 郭庐阵, 邬蒙蒙, 庞洪超, 骆志平, 陈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64-36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3
    目的 考察膜分离、吸附分离和低温分离3种物理分离气态14C方法的分离效果,筛选出最佳分离方法,为14C在线监测中14CO2的分离富集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搭建3种分离实验装置进行分离纯化实验,对3种方法分离CO2的纯度、回收率及分离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分离方法对CO2均有一定分离效果,在一定条件下获得20 mL样品气体,膜分离法需用时0.5 h获得样品纯度为0.0486%~0.0488%VOL的CO2的气体,回收率仅为2.5%~12.7%;MOF材料吸附分离法需消耗24~30 h,获得样品纯度为20.2%~47.5%VOL的CO2的气体,回收率为57.3%~63.2%;低温分离法则要消耗3 h,可获得样品纯度为96.0%~99.8%VOL的CO2的气体,回收率为81.5%~92.5%。结论 低温分离法分离得到CO2纯度和回收率要比膜分离法和MOF材料吸附分离法高,分离时间适中,可为实现气态14C流出物快速测量中14C的富集技术提供参考。
  • 论著
    连珉珉, 郑森兴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304-30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14
    目的 了解核设施周边卫生应急人员核辐射知识认知程度及对核电站建设态度,为做好此类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对核电站安全的信心,进一步做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2022年9月,按照中疾控辐射安全所制定的调查方案,使用其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现场集中填写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指定市、县、乡三级疾控中心、医院及乡镇卫生院238名从事卫生应急工作的人员开展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bar{x} \pm s$进行描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225份,放射卫生防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学历人员及男性得分相对较高,分别为10.83 ±2.13、12.4 ±1.67、10.48 ±2.8;性别及学历为辐射知识认知影响因素(P < 0.05);大部分调查对象非常关心且担心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支持国家建设核电站但对在当地建设核设施采取中立的态度;对政府及权威媒体的信任度较高。结论 根据卫生应急人员的人群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活动,加强薄弱辐射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重视政府、媒体的权威作用,让公众对核电站安全树立信心。
  • 综述
    张跃, 曾馥荣, 李小刚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478-482.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21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手术仍然是多数甲状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主动监测也是低危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合适治疗选择。作为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热消融技术之一,射频消融术可安全、有效治疗多种甲状腺疾病。本文主要就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原发性甲状腺癌、复发性甲状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
    冯泽臣, 王子涵, 马永忠, 徐辉, 马桥, 李海亮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466-471.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19
    kV X 射线治疗是第一种放射治疗方式,在 Co-60治疗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发明之前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形式的肿瘤包括深部肿瘤,之后逐渐被替代。kV X射线治疗设备需要的空间和屏蔽低,在治疗皮肤病变和浅层肿瘤方面仍具有应用价值,特别是近年来kV X射线用于疤痕疙瘩治疗以及电子近距离设备的出现用于腔内、术中和浅表放射治疗,kV X射线治疗又逐渐兴起。kV X射线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关键,本文对kV X射线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进行综述,为kV X射线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 论著
    孔令南, 杨宝路, 张京, 周强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58-363,36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2
    目的 研发适用于便携式HPGe γ能谱仪的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通过鲜样测量给出该样品盒不同测量时间的探测限,为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T 16145—2022探测限计算公式,利用无源效率刻度软件Angle,使用便携式HPGe γ能谱仪针对131I和137Cs的测量,优化出大体积样品盒;使用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鲜样装样测量马哈鱼样品,测量活时间分别为2、4、6、8、10、19、22、24 h,分析测量时间与探测限关系。结果 在样品盒相同的15 cm半径和约10 L体积条件下,使用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比圆柱形大体积样品盒模拟探测效率能够提升将近 30%~46%,探测限更低。应用其测量马哈鱼鲜样所得探测限随测量时间延长而降低,并给出了鲜样测量核污染水中核素的不同测量时间可达的探测限参考。结论 结合探测限优化研发的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对应急情况下现场γ核素监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几何形状,不同测量时间该样品盒鲜样测量结果表明,8~10 h的测量时间探测限的下降与测量时间代价分析最优。
  • 论著
    傅真真, 凌云杉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421-42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12
    对既往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并吸取教训,是避免事故再次发生的有力手段。本文概述一例工业探伤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事故,分析辐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角度探讨移动放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健康与安全。
  • 论著
    江石丰, 黄丽芳, 刘然然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404-408.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9
    目的 了解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变化情况,完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3个月为1个监测周期。 结果 2019—2023年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共监测25796人次,占比最多的职业类别是诊断放射学,其次是介入放射学。2019—2023年人均年有效剂量0.21~0.30 mSv,平均0.26 mSv,个人年有效剂量绝大部分 < 1.0 mSv,未出现 > 20 mSv的情况。核医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在各职业类别中最高,为0.43 mSv,其次为介入放射学0.37 mSv。不同职业类别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其他应用(均P < 0.05)。 结论 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惠州市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是安全的,能有效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 论著
    王子唯, 王宏涛, 韩艳清, 范瑶华, 刘佳宸, 习聪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331-335.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18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阵地,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对教育资源和管理模式的挑战,要求科研机构保证教育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本文从科研院所的特殊性出发,以放射卫生研究生教育的工作实践为例,探索科研院所中的研究生班主任管理要素,为提高科研院所研究生管理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生班主任是研究生思想教育、学术文化、日常管理、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挑战,研究生班主任要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完善专业技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等,保障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 论著
    薛娴, 王凯玥, 梁大柱, 丁静静, 江萍, 孙全富, 程金生, 戴相昆, 付晓沙, 朱静洋, 周付根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76-383.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5
    目的 评估3种深度学习(DL)算法在子宫内膜癌(EC)术后患者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 HDR BT)中,自动分割临床靶区(CTV)的应用结果。方法 数据集由 306 名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组成,按比例分为训练集(246例)、验证集(30例)和测试集(30例)。比较3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3D U-Net、3D Res U-Net和 V-Net )在CTV 分割上的性能。采用定量指标分别为戴斯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豪斯多夫距离第95 百分位数(HD95%)和交并比(IoU)。结果 在测试阶段中,3D U-Net、3D Res U-Net 和 V-Net 分割CTV得到的DSC 平均值分别为 0.90 ± 0.07、0.95 ± 0.06 和 0.95 ± 0.06;HD平均值(mm)分别为2.51 ± 1.70、0.96 ± 1.01和0.98 ± 0.95;HD95%平均值(mm)分别为1.33 ± 1.02、0.65 ± 0.91和 0.40 ± 0.72,IoU 平均值分别为0.85 ± 0.11、0.91 ± 0.09 和0.92 ± 0.09。其中,V-Net分割结果与高级临床医生勾画结果更接近,CTV 的分割时间 < 3.2 s,节省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时间。结论 V-Net 在 CTV 分割方面表现最佳,定量指标和临床评估均优于其他模型。该方法与基准真实值高度一致,有效减少医生间差异,缩短治疗时间。
  • 论著
    孙亚茹, 王欢, 姚美男, 马永忠, 白斌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70-375,397.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4
    目的 研究管式燃烧—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活度浓度的方法,为海产品中碳-14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研究黄花鱼、海白虾、梭子蟹、蛏子、海藻5种海产品干样的热解特性,设定适合海产品氧化燃烧的温控程序,并验证燃烧效果、碳元素的回收率和方法正确度、精密度。结果 管式氧化燃烧装置在推荐燃烧程序下对大部分海产品的燃烧效率在98%以上,对碳元素的回收率与燃烧葡萄糖计算得到的回收率结果相近,均在95%以上。4家实验室通过测定中国糖碳标准物质中碳-14活度浓度对方法正确度进行了验证,相对误差为1.03%~3.41%,相对误差均值为2.36%;通过测定黄花鱼样品中碳-14活度浓度对方法精密度进行了验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11%~9.3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04%。结论 采用管式燃烧-液闪测量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活度浓度,推荐的氧化燃烧程序对海产品更有针对性,耗时更短,方法正确度和精密度满足要求,适用于海产品中碳-14的测定。
  • 论著
    丁洪深, 赵婉兵, 付梦钰, 郑琳, 周龙, 李旭凤, 刘卫东, 于现臣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3): 293-298.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3.012
    目的 探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测量方法,并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为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测量标准方法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测试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样品淬灭因子、电导率、β核素吸附效率,确定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效果;开展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与常压蒸馏纯化2种测定氚结果的方法比对,比较不同方法测试结果的差异;重复测试不同活度浓度样品和加标样品,通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和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 该方法纯化样品淬灭因子、电导率、氚活度浓度与常压蒸馏纯化测试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EC20MB型树脂对碳、铁、镍、锶、钇、铯等常见β核素吸附效率范围为99.28%~99.88%;同一样品重复测试多次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5.2%~9.4%,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6.8%~107%。结论 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与常压蒸馏纯化测试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方法精密度、正确度等满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核动力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监测要求,可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推广使用。
  • 论著
    杨金政, 房江奇, 张文峰, 刘林峰, 武明洋, 牛国臣
    中国辐射卫生. 2024, 33(4): 384-389. https://doi.org/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4.006
    目的 开展公众活动区域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调查,评价当地辐射环境状况。方法 采用无人机载大体积NaI(Tl) γ能谱探测系统,在西南某公众活动区域开展扫面式大比例尺空中辐射监测,获取地表1 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 通过对辐射环境航空监测结果分析,查明了当地区域的辐射环境现状,地面1 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为(43.6 ± 12.9) nGy/h;筛选辐射异常点7处,其中2处位于公众正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区域;在辐射异常点一带采用FH40G剂量率仪检查,其中一处地表1 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最大值达22.0 μGy/h;经现场土壤取样,实验室HPGeγ能谱仪分析,232Th核素活度浓度达96.0 kBq/kg,226Ra核素活度浓度为9.9 kBq/kg。结论 采用大体积NaI(Tl) γ能谱探测系统进行大比例尺空中扫面式航空监测是拉网式评价公众活动区域辐射现状水平快速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