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与健康
叶常青
1992, 1(2): 76-78.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85年发表的为估计辐射致癌诱因概率(PC)的《放射流行病学表》专题报告的背景,阐述了制订供中国人群用的PC表的必要性。在介绍了NIH计算PC的基本公式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该计算中所需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现状。在辐射致癌超额危险度方面,由于1986年对原爆幸存者受照剂量修正值的发表以及随访年数的延长,表明某些与辐射有关的致癌危险约为10年前估计值的三倍,这个观点已为1988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报告、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咨询委员会的第5号报告(BEIR Ⅴ)以及同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新建议书(ICRP-60)所确认。在寿命表方面,已经表明由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推算的男女人群寿命表不同于NIH的数值,应该采用1990年我国第4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在癌症基线发生率方面,70年代全国性癌症死亡率的普查只能给出此项数据,而由死亡率与发病率比值对此数据进行折算还存在一些问题,70年代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亦有它的局限性,应该考虑采用80年代积累的资料。虽然对PC表的应用还存在不同见解。但它们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国内已建议以PC≥50%作为确定辐射诱发癌症的界限值,但仍有待于实际应用中的检验。